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历史沿革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按职称排序
    • 按系所排序
    • 研究生导师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科研
    • 科研团队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科研基地
    • 科研平台
  • 招生就业
    • 招就政策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招聘信息
    • 就业指导
    • 杰出校友
    • 知名教授
  • 党建工作
    • 组织机构
    • 学院党校
    • 理论学习
    • 支部动态
    • 工会活动
    • 制度建设
    • 入党指南
    • 党员风采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团学工作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 网上团校
    • 学生风采
    • 班级动态
    • 社会实践
    • 安全防范
    • 资助管理
    • 心理健康
    • 公示公告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校友联系人
招生就业
>招就政策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招聘信息
>就业指导
>杰出校友
>知名教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本科生招生
2022年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1-06-01  |  来源:   |  作者:  |  查看次数:[]

学院历史 澳门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始建于1958年,设有农学、植物保护、土壤与农业化学、园艺四个专业。2001年更名为澳门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

办学条件 学院现设有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4个本科专业,均为本科一批次录取专业,其中农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作物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设立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为甘肃省重点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和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3个研究方向,招收学术型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作物、中药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拥有植物生产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抗逆种质创新及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河西走廊综合试验站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超过10000m2,万元以上仪器13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4700余万元;有1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甘肃百草集团、敦煌种业、金穗种业、同辉种业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设有企业奖学金。

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专任教师51人,实验教学人员5人,专职行政管理人员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3人,中级及以下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4人,博士生导师(含校外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外导师)44人。现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实验站站长1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1人,甘肃省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4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陇人骄子”1人、“陇人骄子”提名奖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甘肃省政协委员2人,甘肃省政府参事1人,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委员1人,甘肃省创新创业导师1人,甘肃农业大学“校长奖”获得者1人。拥有“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系列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农学 090101

特色优势 农学专业是国家第一批 “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拔尖创新型)”专业和甘肃省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以旱作农业、循环农业和节水农业为特色,以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秉承“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办专业宗旨,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农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作物生产理论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学及相关领域从事作物生产与规划、作物遗传改良及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能够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与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干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保护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业气象学、作物育种学、作物分子育种、作物栽培学、农作学、农业生态学、旱农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现代作物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农业行政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及种子生产加工等企业,从事作物生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作制度设计、作物现代化生产、种子生产与检验、农业科技推广、特种植物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工作;可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可在本校及全国范围内报考相关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近年来,考研率稳定在55%左右,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良好。

种子科学与工程 090105

特色优势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依托甘肃省制种产业集群平台优势和甘肃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教学科研团队优势,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及种子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知识与种业科技发展相结合,能够胜任现代种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经营管理、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的现代种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种子经营与管理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种子企业、种子质量检测机构及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可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可在本校及全国范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有40%的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100806

特色优势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是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中草药栽培、中药材加工、中药鉴定、中药化学及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有中药思维,掌握中草药规范化种植、中药化学成分检测、中药鉴定、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从事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药制药和中药经营管理等工作的现代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材加工与贮藏、药用植物育种学、中药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实用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药制药工程等。

毕业去向 中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制药、中药精深加工及中药营销等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中药材研究、中药质量监管、中药质量检验、农技推广、医院等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报考本校及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植物科学与技术090104

特色优势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研究方法,围绕植物遗传改良、植物生产管理、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方面对学生开展综合能力培养。培养熟悉国内外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植物生产、生物环境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植物产品提取与加工等有关植物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种质资源的收集研发、植物生产、植物育种和植物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试验设计、组织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发型高级科技人才。

主干课程 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分子育种、试验设计分析实践、植物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种子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种质资源学、植物生态学、专业英语、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作物栽培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推广学、植物产品加工工艺学、植物化学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及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与管理工作;可在农技推广等政府机构、植物生产加工等企业从事作物生产、作物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农业科技推广、特种植物生产管理、农产品的加工与贸易等工作,可考取本校及国内外生物、生态、植物生产、植物遗传育种和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

 

上一条:2022年学院宣传片 下一条:2022年澳门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招生宣传联系人

【关闭】

Copyright@2020 澳门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 nxy.gs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学院电话(传真):0931-7631145 邮编:730070
学院党委办公室:0931-7632416 学院办公室:0931-7631145 学生工作办公室:0931-7632416
本科教学秘书:0931-7631145 研究生教学秘书:0931-7610550